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十个国家卷入战争,饱受战争创伤。特别是战败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急于恢复和振兴经济。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将国外先进技术产品引进国内,专家重点研究其工作原理,慢慢将这些产品进行国有化,并进行创新,最后加工生产出口国外。要实现国产化,迫切需要对别国产品进行消化、吸收和改进。此时,逆向工程这一技术就随之产生了。
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一个公司乃至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的创新。传统的从未知到已知、由想象到现实的设计方式已经很难满足新的市场竞争要求,而逆向工程技术与传统的正向设计方式不同,是对已有新产品进行解剖,获得产品的设计信息,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再设计,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新产品的开发周期。因此,逆向工程技术在新产品的快速创新设计占有绝对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重大的研究意义。
一、逆向工程
逆向工程(又称逆向技术),是一种产品设计技术再现过程,即对一项目标产品进行逆向分析及研究,从而演绎并得出该产品的处理流程、组织结构、功能特性及技术规格等设计要素,以制作出功能相近,但又不完全一样的产品。逆向工程源于商业及军事领域中的硬件分析。其主要目的是在不能轻易获得必要的生产信息的情况下,直接从成品分析,推导出产品的设计原理。
二、逆向工程实现的步骤
逆向工程一般可以分为4个步骤:
第一步: 零件原形的数字化 通常采用三坐标测量机(CMM)或激光扫描仪等测量装置来获取零件原形表面点的三维坐标值。
第二步: 从测量数据中提取零件原形的几何特征 按测量数据的几何属性对其进行分割,采用几何特征匹配与识别的方法来获取零件原形所具有的设计与加工特征。
第三步: 零件原形CAD模型的重建 将分割后的三维数据在CAD系统中分别做表面模型的拟合,并通过各表面片的求交与拼接获取零件原形表面的CAD模型。
第四步: 重建CAD模型的检验与修正 采用根据获得的CAD模型重新测量和加工出样品的方法来检验重建的CAD模型是否满足精度或其他试验性能指标的要,对不满足要求者重复以上过程,直至达到零件的逆向工程设计要求。
因此逆向工程被广泛地应用到新产品开发和产品改型设计、产品仿制、质量分析检测等领域。